福建南靖塔下村隐于山水之间的古村落游记

走四方
2019-08-07
塔下村福建南靖县一个

塔下村,福建南靖县一个典型的客家小村落,与近在咫尺的云水谣、田螺坑等村落比起来,名气并不大。然而,小小的塔下村,却是全国村级土楼最多的村落。

塔下村四面环山在方圆

塔下村四面环山,在方圆一平方公里范围内,一条长约1公里的蜿蜒小河呈““S”形”从峡谷中穿过,47座方形、圆形、围裙形、曲尺形土楼和30多座小巧玲珑的青砖小楼沿河散落着。远远望去,俨然一幅超凡脱俗的山水国画。因此,塔下村获得了“世外桃源”“太极水乡”“闽南周庄”“福建凤凰”之美誉。

塔下村位于南靖县书洋

塔下村位于南靖县书洋镇,是漳州著名的侨乡。塔下村建于1426年,距今已有近600年历史,现有300多户人家。全村都姓张,自清朝开始,勤劳的塔下人就纷纷走出家门,跨洋过海外出谋生,在外积累了财富后,回乡修路搭桥,捐资助学,光耀门楣,新修土楼。据统计,目前在台湾、东南亚、美国、加拿大的塔下人后裔就有一万多人。

塔下村自古就有敬教重

塔下村,自古就有敬教重才、兴办私塾学堂的优良传统,相当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他们在土楼内置办私塾学堂,培养子弟。第16世祖嘉程公为了给子孙后代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振家声,建了一座文选楼供子孙读书学习之用。

村里的张老爷子自豪地

村里的张老爷子自豪地告诉我,早在明清时期,塔下村族规中便有规定,凡取得秀才以上学历者,可获得数十担儒租田,中举、中进士或取得一定官职的乡贤,可在祠堂前树石龙旗杆,藉以激发人们努力向上。民国初期,南靖县留学生10名,塔下村张姓家族就有4人分别在法国里昂大学、英国伦敦大学等校深造。如今,张姓家族的学子们,只要考上大学,都能收到族里派发的大红包以及奖学金。

据统计塔下村张姓家族

据统计,塔下村张姓家族4000多人中,就有大学生300多人,其中有多人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博士生、研究生也有一大批,教授、副教授有10多人,在国内从事文化、教育、科研等方面工作的有300多人,真可谓是人才辈出!

在塔下村张氏家庙德远

在塔下村,张氏家庙德远堂是必去景点。德远堂建于明朝弘治年间,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目前中国可见到的、最完整的古代姓氏祠堂建筑之一。家庙处于苍松翠柏、石阶曲径环抱之中,非常庄严。家庙门前是一湾池塘,池塘外沿呈半圆形树立着24座石旗杆,张扬大气,高度均在10米以上,象征着张氏一族显赫的家族史及诗书传家之风。

石龙旗杆是客家人特有

石龙旗杆是客家人特有的建筑形式。若是族中有人取得了科举功名,村中都会在家庙的半月池周围竖立石质的旗杆以示庆祝。如果一座家庙面前旗杆林立,就说明这一族的子弟人才辈出,非常荣耀。根据《张氏族谱》记载,第一座石旗杆竖立于1772年,到解放前一共竖立了14座。自1978年以来又陆续竖立了10座。其中有一家祖孙三代一共立了5座旗杆。

据说在台湾宝岛的台南

据说在台湾宝岛的台南市也有一座德远堂。台南的德远堂与塔下村的德远堂又有何关联呢?

其实台南的德远堂是迁

其实,台南的德远堂,是迁徙定居台湾的塔下村张氐后裔修建的。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张氏族人中的张石敢一支定居台南,传衍子孙,经商得利,家殷富足。张石敢裔孙派人回塔下村祭祖,特地丈量了“德远堂”的建筑规格,临摹了壁画和牌楼、匾额、石柱上的题词,回台后在台南建造了一座同规格、同样式的宗祠,也命名为德远堂,让子孙永远铭记自己的根在大陆。

塔下村是南靖第一长寿

塔下村是南靖第一长寿村。据说,村子里80岁以上的老人有40多人,90岁以上的老人有10名,百岁老人也有6名,其间年龄最长者寿达108岁。

塔下村为何有如此多的

塔下村为何有如此多的长寿老人呢?那是因为塔下村山好、水好、食品好、生态环境好,民风淳朴,好家风世代相传,孝敬、供养老人蔚然成风。海外的华侨们回来探亲睦,都会向全村老人发红包,并设立敬老基金和福利基金,定期向70岁老人赠送长寿金。

在塔下村土楼群里最具

在塔下村土楼群里,最具特色的也许是裕德楼,前半楼高四层,每层10个房间,一个楼厅,两部楼梯,跟一般土楼没什么不同,奇怪的是后半楼,有三层楼那么高,却只有一堵半月形的夯墙,上面盖着护墙瓦,什么也没有了,人们形象地把它叫作“围裙楼”。

所有踏上塔下村这块神

所有踏上塔下村这块神奇土地的朋友,都被这里的绝美山水给吸引了,流连忘返不思归。土楼与水的完美结合,如此幽静、漂亮、有灵气的小村庄,你还不来么?文/图 纳兰小鱼

版权声明: 一起游平台版权声明 侵权联系:邮箱:163828@qq.com
646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