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船秘密——山东菏泽地下发现一艘600年前的古沉船

浩雨
2011-03-07

 

核心提示:2010年09月,在山东菏泽打捞起的一艘古沉船上,发现了大量元代珍贵瓷器,别看它们都不起眼,但个个都是无价之宝。其中一个元青花龙纹梅瓶,有人已经估算出了上亿元的市场价格。山东省文物局局长谢治秀表示,该古沉船内及周围共出土包括陶器、瓷器、漆器、玉石、玛瑙、石器等类别的110余件文物。其中典型器物是3件元代青花瓷器,分别是:元青花龙纹梅瓶、鳜鱼纹高足碗和元青花盘。这不仅在山东省是首次发现,而且在中国国内也是非常罕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经济价值。

一、山东内陆菏泽潜伏600年古老沉船意外露面

解说:2010年仲夏的清晨,位于山东菏泽闹市区的一处建筑工地上,一次意外的发现打破了原有的宁静。

王守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他们说这个沉船是9月17号中午发现的,当时说早晨起来,当时下着大雨,下着大雨就冲出一些文物来,说有两个干活的民工,在那边拿着两个陶罐在那边刷呢。这个工地工程施工部门一个经理看到了,就把这个事情就打电话告诉了公安部门。

解说:接到任务的公安部门迅速出警,菏泽文物处也在第一时间,介入了现场的保护工作。

王守功:他们马上派人到现场,首先就让工地停止施工,然后就是划分出一个保护范围,拉上警戒线,公安的部门,就来做安全保卫工作。

解说:随即,菏泽市文物处,将情况断上报给了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作为考古所的副所长,接到电话的王守功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

王守功:整个第一眼看到就是一个大的建筑工地的一个基槽,四五米深的一个基槽,然后在它的西北角,有一些人在那边围观,我们一看就知道那肯定就是工地了。

解说:文物的意外发,导致工程暂时搁浅,赶到现场的王守功副所长,顺着临时圈起的外围建筑基槽,转到了工地的西北角。

王守功:因为我们从上边往下看,应该看的比较清楚,所以当时一看,这个沉船已经大概露出了10多米,10多米的那么一个大的一个空间。这个周围是站了有民工,有保卫人员,还有一些新闻记者。

解说:陪同他来工地的是菏泽市文物处的张启龙主任。

王守功:那几个罐应该在这一块出来的。

记者:您到了现场的时候,张主任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王守功:当时老百姓以为是个墓,所以说出了器物以后,进入工地了,马上就清理,清理以后就认为咱们发现它不是个墓,是个古沉船,老百姓一看,它又有木头,又有瓷器,那它可能就是一个墓葬,所以当时他可能给公安局报警时也说,这边出来墓了,然后公安局就反映到文物部门,我们文物部门就过来做了清理。按照田野这个基本的操作规程,我们首先得布方,然后就是把这个沉船纳入到我们所能够(控制),一定的地理空间里边,我们就找了工程部门要图纸,然后这个什么工程部门,给我们提供的图纸,我们一看,他提供的是,传说当中下边是带椿基号,就是椿基那一种,他现在挖了基槽,然后在下边打水泥椿的基础。

然后到我们发觉时间,他这个基础已经都埋上水泥了,所以每一个地方水泥柱都非常成熟。我们拿过图纸一看,我们觉得这个船真是比较幸运了,因为在这个沉船的周围,到处密密麻麻打满了水泥椿,然后它为了排水,在当地地下水是比较浅的,一般挖一米半左右就见水了。它为了排水,在基槽里密密麻麻布满了排水管,那些排水管也是一根也没打到船上,所以这个船一看就在水泥椿子中间,这一点没被椿子打破,所以我们觉得,所以到后来有些领导过来看,说这也是可能是天意。

二、古老沉船中出土大量精美文物船主身份成谜

王鲁湘:地处内陆的山东菏泽闹市区发现了一艘古代沉船,这让考古队是既兴奋又疑惑。兴奋的是,第一批出土器物中,就有一件保存完好,市值过亿的元代青花梅瓶,对于考古队来说,这是个天大的好消息。疑惑的是菏泽地区虽然的的确确曾是京杭大运河的古道,可目前发现的运河遗址却与眼下沉船发现的位置相去甚远。那么,这远离运河古道的大木船,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呢?并且随后,木船上出土了大量的精美文物,这些文物种类繁多,除陶器、瓷器、玉器、铜器、铁器外,还有彼时十分珍贵的漆木器,那么这究竟是谁的船,什么时代的船,就这样冷不丁地跨越时空,跟我们打了一个如此意外的招呼,疑问像小蚂蚁,撕咬着考古队员敏感的神经。

解说:2010年9月,基于以上发现,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菏泽市文物处的业务人员,组成联合考古队,对菏泽古沉船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清理工作,花掉了考古队近三个月的时间。三个月后,一艘长约21米、宽5米,高1.8米,距离地面深约4米的木质古沉船,完全裸露出来。

王守功:我们布了10个探方,把所有的沉船布到这个10个方里边,这样沉船的每一个位置,包括出土的东西都得用探方来控制起来,来标注它的具体位置。我们原来发掘时间编号是从后边编的,但是后来发掘完了以后一看那是头,所以我们就从那边编号,一共是有10个舱,我们现在这个就是第10舱。

解说:木船共分船舱10个,分期分批出土文物近120件,这其中先期出土的18件精美文物,作为此次考古发现的重要成果,正在山东省博物馆里接受参观者和专家的鉴赏。

王守功:这边看到的应该是元代景德镇窑的青花瓶,青花瓷盘、青花碗、高足碗,这也是景德镇窑的,龙纹盘、玉壶春瓶和雕塑非常高的这一个碗,这个也是非常好的,以前发现的很多碗没有这么高的堆塑,堆塑纹,它堆塑的是龙纹。所以这几件也是非常精美的。这是钧窑出的那个盏托。你看它这个釉色非常的均匀,变化也比较匀称的,然后这边也是梅瓶,这边是龙泉窑的八宝大盘,牡丹纹大盘,印花牡丹大盘,还有这几件,这是褐彩的龙凤罐,这个龙凤罐它的产地现在还有一些争议。

解说:在先期出土的文物中,瓷器占了很大的比重,这些瓷器大多出自彼时的名窑,器型纹饰各有千秋。

王守功:这几件青花瓷纹饰各有特点,你看这个凤纹,雕的多形象,还有这里边这个纹,高祖碗里边这个鱼,非常胖的一个鱼。应该说是什么鱼,要是找渔民一看,他就能看出是什么鱼来。

记者:就是一看就是富贵人家用的东西至少是。

王守功:那肯定是了,一般老百姓谁也不会买这么多,名窑的东西来使用。你看它又有景德镇窑的,又有钧窑的、龙泉窑的,还有说禹州窑之类的,还有一些名窑的。所以说这个一般老百姓,从那去找这么多名窑来去买这个瓷器,这个瓷器当时也是比较贵重的。

三、跨越时空宝船登场考古界猜测不绝于耳

王鲁湘:菏泽沉船发现之初,就有学者开始着眼回顾,菏泽地区水运航道的分布状况。菏泽地处山东、河南江苏安徽四省交界之处,“菏泽”二字的本意就是天然古泽,因此这里因为水路交通的便利,曾几度商古云集,货畅其流,成为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那么既然如此,这艘刚刚浮出水面的古老沉船,又潜伏在哪条水系之中,在它身上,究竟附着着怎样的故事,考古界的猜测,专家的争论,几个月来不绝于耳。

说到菏泽的话,我们都自然的想起来,它是京杭大运河必经的一段,那么最近这些年,关于运河的申遗也一直很热,这个运河的考古,像在安徽的这些地方也一直在做,那么现在在靠近北边这一段的菏泽这个地方,出现这一条船,那么当然很多人马上联想到,这应该是一条京杭古运河的一条沉船。那么据您在现场看,它是运河上头的一条沉船,还是一条自然河流里头的一条沉船呢?

秦大树(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会):我去看菏泽沉船的同时呢,还去聊城看了一个他们发掘大运河的一个水闸,因为这个山东就是聊城、菏泽这一带的运河,应该是技术含量最高的,因为它的海拔比较高,要想船通行,要靠船闸。要提水,要截水行舟,否则靠自然的河流开不过来船。那么这条沉船所在的位置,距离运河还有一定的距离,至于现在这个沉船所在的位置,应该是一条河道,但是这条河道的走向并不是特别清楚,因为现在周边已经都盖起了很多的住宅。

王鲁湘:就地理环境完全变化了是吧?

秦大树:对,现在已经看不出河道的痕迹了,而且因为周围已经都建好了房子,用考古钻探的方法,也很难开展这个钻探。

解说:这是菏泽古沉船发掘工作开展至今,遇到的最大难题。这里原来真的有河道吗?古船的出现显然佐证着这一点。可即便当真有河道,城市的变迁也早已使得物是人非。究竟古船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这里究竟是哪儿,目前为止一切仍是谜。

由于内陆地区鲜有深藏在地下的古船出现,考古工作陷入了空前的低谷。到底目前该怎么做呢?

王守功:你像我也是第一次挖船,这菏泽他们也是第一次碰到,第一次沉船,应该怎么做,只能我们再请专家,实际上就是说,如果这方面专家他不是说考古专家,也不是说搞生物的专家,他只能说找人家做船的专家。所以说我们就请来这个郑城造船厂的两个老工人,来给看一下。

这两个工人都70多岁了,他们到现场去一看,他们分辨得很清楚,当时我们也没跟他们说,哪一个船舱出什么东西,但是他们去说,第二个船舱应该是船工生活的地方,我们一想,我们刚在第二个船舱挖出来,是比较粗糙的瓷器,那应该是那个样子。

然后他说后面几个船舱它应该是货舱,实际上我们在那几个船舱里面,也发现了一些粮食的种子,粮食的颗粒,我们也采集了很多的标本,他说第八个舱应该是主人休息室,第九个船舱应该是一个餐厅,正好实际上现在发现的大部分精美的文物,都是从第九个船舱里出来的,他说第十个船舱应该是厨房,我们在第十个船舱也是挖了很多铁锅和窕,这一类的西。说明这老工人说的是非常准确的。

解说:老船工的猜测,与考古出土的器物非常温和,这给考古队带来的鼓舞是显而易见的。为了得到更多有效的信息,考古队与老船工进行了多次交流论证,果然新的信息出现了。

解说:船工说了两个事,让我们非常感兴趣的,第一个事他说这个船它的右侧被撞击过,所以它那些木头有些地方都散落,另一句话就是说这一条船它是一条上河船,它不是本地船,是外来的,上河船它应该是洛阳以西地区的船,这种船一般比较长,比较窄,而本地船一般比较短比较宽。再一个他又说,这个船是被撞击的,撞击以后,沉到这里的。

四、古沉船携大量文物大元王朝生存百态穿越

主持人:最早猜测这船是在哪受到撞击才沉的呢?

王守功:船工们看了一下,就是这个边的船板有些散乱,船的右侧可能在行驶过程中,一下就受到了撞击,然后船也可能进水了,就很快就沉没了。我们找搞地质的过来看一下,当时这个船那个水应该是东北向的,它这个船基本上向东北的,所以它是顺河船。实际上它的速度应该比较快,人家那条船,说要是别的是另一艘船来撞,那别的船速度倒慢,要说也可能是它撞人家。所以说它的速度比较快的,所以说那一艘船怎么样咱也不清楚了,也可能它顺着水往下漂得更远。

解说:在已然完全不见踪迹的古河道面前,开展考古工作,许多细节只能靠联想,为了给这艘古船找到合理科学的考古学证据,出土文物就成了最为重要的线索。截至的第一工期结束,船舱以上文物已全部出土,器物数量近120件。除部分在山东省博物馆参加特展外,其余文物悉数保存在菏泽市博物馆,等待进一步考古学分析。

记者:现在出土的文物都在这里了?

王守功:嗯,沉船里边发现的文物现在都临时存放在这里了,这是出的应该叫椽,就是秤砣。这两个都是,这是秤的秤盘,都是一些量器。这边是这个出的一个牌位,有天地日月国王父母,上边是个牌位,下边一个龟,龟座在这里。这旁边数着一个铁疙瘩。

记者:这个它是为什么?

王守功:放在船上祭祀的。

记者:那就说明他们这个旅程会很漫长?

王守功:对,是。

解说:从船上出土的器物功能类型上看,这艘古船足以令人瞠目。

秦大树:这里面有些东西比较特别,比如说像发现的这个大家都很关注的元青花的梅瓶,其实元青花的梅瓶数量不多,大家通常会说元青花的梅瓶是用来盛酒的,但是实际上从宋以来,酒的消费量非常大,有学者研究过,比如在南宋临安城一年酒的消费量要达到100万瓶,实际上和我们现在发现的这些梅瓶的数量是远远不相符的。可能更多的是用我们通常称为鸡腿瓶的那种,一种灰褐色釉的比较粗的那种瓶子来盛酒。

凡是带纹饰的,比较细致的梅瓶,就是这种瓶子,如果是盛酒一定是有特殊功用的,比如说是用来祭祀或者供奉,因为它数量很少,和当时酒的消费不一致。

解说:除去船上大量精美的瓷器、陶器不说,船身承载的生活用品和器物更是琳琅满目。

王守功:这边出的一些铁器,像那个叉之类的。这个大家说要是说鱼叉的话也不该这么大。叉多大的鱼要用这么大的鱼叉,所以这里边现在出的一些东西的用途,还不是说很清楚。

秦大树:比如说有很精美的螺钿的漆盒,有取暖的炭火盆,三个很高的脚。

王鲁湘:是件铁的还是铜的?

秦大树:铁的,这样的东西在草原地区发现过,就有点蒙古人使用的特征,但是在汉地这样的器物过去发现的至少据我所知不多,或者是没有,另外还有做饭用釜,铁釜,所以看上去这条船是有人常年在上面生活。当然也有人说的,说这是不是一个花船,因为也有很高级的这种女性用的东西。

王鲁湘:像金耳环是吧?说有金耳环一对是吧?

秦大树:对,另外还有螺钿的很漂亮的嫁妆盒,或者梳妆盒。

王鲁湘:那个是女性用,而且可能是有一定的身份和财富才用得起的。

秦大树:对,但是说花船有点依据不太足,但是至少证明有人常年在这个船上生活。

五、古沉船盛满南北两地习俗让人浮想联翩

解说:种类繁杂的文物出土后,考古队的信息量大了,此刻能跟他们对话的只有手中的器物。因此他们只得小心观察,仔细查找,希望可以从中找到更多的有效信息。

秦大树(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像磁州窑的那个罐吧,当时也是应该是一种包装品,就是它里面盛酒或者放醋。因为这样的坛子在北到外蒙古,包括西伯利亚,南是到浙江江西都有发现,就是它作为一种包装品随着它里边的东西广泛地使用,非洲还有。但是它主要的主体部分应该是从南方来的,这个也挺奇特的,瓷器,像景德镇的东西居多,龙泉窑的也有,而像这种炭火盆什么都典型的北方的东西,所以这条船的东西让人有点看不懂。

解说:历经了多次现场考察和论证,再加上对出土文物的系统整合分析,考古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显然这是一艘长期使用的水上行船。可它究竟来自何方,去往何处,最终为什么会葬身菏泽,考古队仍然不得而知。

在菏泽古沉船的周围,考古队没有发现其他船只,也并无生命迹象,或许船只遭遇不测时,船上人员已经安全弃船逃生,只剩下大量器物还来不及抢救。

秦大树:这边就是里边出土的一些铜器,还有一些瓷器,这些都是保存比较好的,还有保存不好的,就是当时破碎了,应该说后来大家认为这个船它是被一下撞击,可能当时应该还有一个放的地方,所以它整个掉下来以后有可能就摔碎了。我们当时根据出土的位置,简单地把它归一下类,这个是在船工的舱里出的,大家可能认为这个东西应该跟铁鼎一样,是不是煮饭外的,但是这个船工说,这个东西不是煮饭用的,可能是烤火用的。所以它这三腿可能里面加木炭,在里边烤火,因为当时也没有暖气。

记者:火盆?

王守功:对,火盆,说明船行驶的时间比较长,它肯定里面可能有时间比较冷,他就要专门这一套东西。所以这一套东西它反映非常浓的生活特点。

王鲁湘:那么就是根据船上遗留下来的这些器物来看的话,这个刚才其实已经做了一定的推测了,就是它很可能常年在河上漂来漂去,然后这个船上的人是常年在船上头生活的,这是一种可能性。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船上那个人的身份肯定是男女都有。

秦大树:对。

王鲁湘:男女都有,而且这个女的话还不是一般的渔家女。

秦大树:对,有点高档的东西。

王鲁湘:不是一般的渔家女,而且如果您刚才猜测的那件软百釉的半个的那个是大理寺用的话,那么这个上头男的还可能是个官人。

秦大树:他至少有官用的器物在他手里。

王守功(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应该说这个船主人当时身份应该是比较高的,你像大家说,他是不是个高官,是不是个富商,是不是拉着东西到大都去行贿的,要不然他怎么翻了船连捞都不捞就跑了。所以各种推测都有,但是那一次老船工给我们说,这是一上河船,上河船是洛阳以西的船。那就是说这个船主人不一定是本地人,那他可能他是从洛阳以西,从那边雇了一条船,顺河而下。

解说:是朝廷显贵,还是乡土豪绅,600年前不测的那一天他的目的地是哪里,或许这将成为永恒的谜。

王鲁湘:两千五百年前,吴王夫差的一个小小的动念,后来成就了世界水利史上的一抹重彩。京杭大运河历经几代民众的开凿修缮,终于在元末形成了一个纵贯南北的水上交通新格局,这格局使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线贯通,漕运之习俗的的大的的大木船便惠泽了运河两岸,不少城市因它而兴,不少行当因之而起,也正因为如此,这艘盛满兼顾南北两地习俗的大木船,才更加让人联翩浮想。

六、菏泽古沉船将被整体起吊并保存于博物馆

王守功:这个是一个漆的方盒,应该是长方形的,这个长度是大概40多公分,这上边表面上你看这上面刻了“伊上”两个字。你看这是一个铜环提樑,这上面应该是一种螺钿工艺吧,就是把这个东西做成花纹,然后敲打在漆器上,这叫螺钿。这个螺钿的工艺,可能大概应该是从唐代开始出现螺钿工艺,就是把一些金银的一些纹饰,给它平铺到漆器上面,然后慢慢敲慢慢敲,敲到漆器的平面一致的这种程度。

所以可能这种工艺唐代比较多,现在传世的可能不多,但是在日本一些寺院里,保存的一些非常好的,用螺钿制作的漆器。反而咱们中国自己本土的这种工艺的文物,就比较少了。那这件东西做得应该是非常的精细的,你看它一些白花点,包括这些小纹饰,都非常漂亮。

解说:600年后的今天,这些文物仍然可以带给我们很多那个时代丰富的生活信息和细节。

秦大树:你比如说炭火盆当时不是人人都能用的,它应该是比较享受的人才可以用的,那么高级的螺钿盒也是不常用的,所以当时的菏泽可能周围,当时菏泽应该是一个比较发达的地方吧,人们生活水平比较高,所以这条船上反映出来的,是一种比较舒适的,略为奢侈的一种生活状况。

王守功:这是一件漆木器,当时出土时因为当时排水以后,相对来讲比较干燥了,如果说在水里边那我们就需要把它放到蒸馏水里来保护,但是当时已经半干了,我们就用塑料袋把它密封一下,密封让它慢慢阴干,这样它就不会说突然干裂。在这些瓷器上有朱砂写的字,并且他带一个年号的。看这个,它这个瓷器整个都已经烂了,并且已经塌了,现在看应该这一块应该是一个瓷盒,或者瓷碗之类的,在这上面用那个红的漆写的,这是一个辛卯年何家造,这件瓷器呢,就是给我们提供一个年代信息。

本身沉船就是一个大的文物,应该是一个庞大的一个文物,它本身保护起来,就是比较困难的,然后沉船里边出土的非常庞杂,器类非常庞杂的遗物,那些遗物需要分门别类的,要请相关专家来进行保护,所以沉船的保护工作,应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大家挖,说慢慢挖,谁都能挖出来,但是如果保护不好,那你挖出来,它真坏了,说句实在的,那更是一种现在大家用犯罪这个名词来比喻,应该还是差不多的。

所以说为这个沉船本身保护,我们从一开始发掘,从我们第一眼看到,那首先在我们脑海里所想像,就是怎么保护的问题。船体怎么保护,里面出土的漆木器怎么保护,瓷器怎么修复,里面的铁器怎么清理,怎么让它能恢复本来的面目。

秦大树:这条船上,珍贵的可不一定是这三件元青花,其他的那些东西,它给你营造了一个完整的生活器皿,一套完整的生活器皿,包括做饭的锅,放东西的盒子,取暖的炭火盆,所以不要忽视任何东西,把所有能够复原的东西,修复的东西都修复起来,这样对于当时,恢复当时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史,都是很有价值的。

王鲁湘:好,谢谢,谢谢秦老师。


版权声明: 一起游平台版权声明 侵权联系:邮箱:163828@qq.com
715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