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周边特色古村自助游攻略图

走四方
2015-09-16
 鹤薮村


  据村中协天宫内碑刻记载,刘氏先祖于洪武元年定居此地,至今已有逾600年的历史。
  村落依地势而建,坐西北朝东南方向。协天宫(明万历年间建,后重建)、古井两口、古榕树二十多棵,其中一棵有600年历史。村口有一棵“树中树”,榕树树围需几人合抱,树干内藏龙眼一棵。榕树渐枯,龙眼翠绿的新叶却生机勃勃地爬满枝头。

鹤薮古村距西冲海滩直线距离约900米。沙滩柔软平缓,无污染的海水清澈碧蓝,岸边绿树成荫。如果幸运,会看到被夕阳染红了的海滩。

交通指南

◢乘车路线:

乘地铁龙岗线至荷坳站——转乘833路公交车至南澳街道办——转乘M232小巴至鹤薮村下

◢自驾路线:

在罗湖走东部沿海高速——盐坝高速——葵涌出口——红灯路口左转往西涌·南澳方向走,经过7公里左右可以看到东冲·西冲两个大招牌往右手边走,进入山路,大概两公里就可看到鹤薮村的招牌


2、坝光村——树和海的缠绵

坝光村是深圳龙岗区葵涌镇东部的自然村,位于盐坝高速的终点站,三面环山、一面向海,是名副其实的生态走廊。散布在16公里的海岸线旁,远远望去好像山海孕育的珍珠宝贝。这里藏着坝光人引以为自豪的两样东西:树和海。

由于这里还未曾开发,生态环境保持得特别好,有大片的红树林,成群的白鹭,附近还有火山岩石地貌的岛屿、沙滩。村里人介绍说,村里的古树众多,品种珍贵,随便一棵大树,树龄都可达百岁以上。

交通指南

◢乘车路线:

乘360路、364路到葵涌镇下车,再转987路(一天5班车)直达坝光村,或再搭摩托车或出租车到坝光,每个人40元可来回。

◢驾车路线:

深圳罗湖市区沿深南东路行驶,经过沿河北路,沿罗沙路行驶,进入盐坝高速公路后,接着沿坝核公路行驶,在元岭处,进入西乡路行驶,最后抵达坝光村。(约46.7公里)


福永凤凰古村——深圳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东有大鹏所城,西有凤凰古村。”在宝安区福永街道凤凰山脚下,静静坐落着一个经历了700余年风霜雨雪的古老村落,它拥有60多座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时期建筑,是民族英雄文天祥后代的聚集地。

凤凰古村采用“梳式布局”,充分体现了岭南广府民系村落的布局特征,存留于村中的明清古建筑群在整个华南地区也十分罕见,是深圳目前保存得最为完好的古建筑群落,也是宝安区重点文化保护和规划的项目,凤凰古村与凤凰塔、凤凰山森林公园及凤凰广场相呼应,成为整个凤凰山旅游景区中的历史人文景区。

交通路线:

自驾线路:

广深高速福永出口或沙井新桥出口至广深公路(107国道)行至福永凤凰立交转至凤凰村。

公交线路:

1.乘地铁罗宝线到机场东站换乘M334至凤凰山森林公园(经17站)

2.乘车至广深公路(107国道)福永凤凰立交,转乘M334至凤凰山森林公园(经3站)


新安故城——深圳最具规模的历史文物旅游景点

深圳新安故城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天桥北,占地面积约7万平方米。是目前深圳最具规模的历史文物旅游景点,又称南头古城,具有1730余年的悠久历史,据史载,明万历元年(1573年)设新安县,该城系江海交通要冲,海防军事重镇。自晋代以来,香港澳门珠海中山东莞等地长期隶属南头古城管辖。

1840年鸦片事发,香港从新安县割去,新安人民在抗击英军侵略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对新安故城的第一期整修项目告竣,计修复新安故城牌楼、南城门、县衙、新安监狱、海防公署、东莞会馆、关帝庙、文天祥祠、鸦片烟馆、接官厅、聚秀楼、义利押当铺、陶米公钱庄等十余处。

交通路线:

公交:

乘坐22路、201路、204路、210路、226路、233路、324路、331路、373路、382路、M206路、M242路等到“南新路口”或“新安古城”。



观澜版画基地——深圳最美丽乡村

观澜版画村是著名版画家陈烟桥的故乡,古村落依山傍水而建,排屋形制,水塘、古井、宗祠、碉楼古色古香,构建成独特的客家居住风情。

版画村是一个典型的客家人居住的古村落。古村落依山傍水而建,排屋形制,水塘、古井、宗祠、碉楼古色古香,构建成独特的客家居住风情。村子被参天大树环抱,椰树、芒果树、榕树等亚热带植物成片相连,一派风光怡人,静谧安详的气象。观澜版画村,这个久负盛名客家小村,是都市繁华深处隐藏的一块净土,人们称之为“深圳最美丽的乡村”。 这个原创版画的创作基地,是深圳文博会的一个重要的分会场,一年一度的原创版画交易会又是深圳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交通路线:

自驾:

梅观高速,观澜出口下高速,看路牌,走观光路,往观澜方向直走,第一红绿灯(2.5公里)转左走高尔夫大道(往高尔夫球场方向)再经过观澜高尔夫球场大门(0.6公里),前行100米左转走裕兴路,继续前行约1.8公里可以在路左边看见“版画村”醒目的入口标示牌。

公交:

乘坐312路、m243路车直达牛湖版画村,或者到观澜汽车站转771到版画村,m338路到牛湖车队总站,步行可到。


大鹏所城——广东保存较好的所城旧址

 

    在深圳市大鹏镇鹏城村。大鹏守御千户所置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洪武二十七年筑城,“内外砌以砖石。沿海所城大鹏为最,周围三百二十五丈六尺,高一丈八尺”,有门楼、敌楼、护城河等。清代屡有修葺,是广东保存较好的一处所城旧址。

    城平面呈不规则四边形,城内有三条主要街道,分别为东门街、南门街和正街,主要建筑有左营署、参将府、守备署、军装局、火药局、关帝庙、赵公祠、天后庙等。原有格局基本保留,东、西、南三城门仍保存完好。

    城内现存主要建筑物有振威将军第、刘起龙将军第等,建筑规模宏伟,保存完好。

    大鹏所城原为防御海盗、倭寇侵扰而设,清初为大鹏所防守营,康熙年间(1662―1722)又改为大鹏水师营,成为一个管辖珠江外洋东部海路的海防军事机构。在海上要塞设有九汛,后又增建南头、大屿山等4座炮台。鸦片战争期间,在抗击英国侵略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交通路线:

自驾:

市内由深南大道、滨河路、笋岗路、布心路等东行经莲塘过梧桐山隧道至沙头角,再经盐田上盐坝高速至葵涌,转走坪西一级公路从大鹏所城/核电站出口,经大鹏雕塑向左侧走6公里即到。

广州、东莞、珠海等地由广深高速行至机场前一公里转机荷高速,至终点荷坳后再转惠盐

高速往惠州方向,行至龙岗/坪山路口下后右转往大鹏镇方向即可。

公交:

在市内乘坐360,364大巴至“大鹏站”,转乘818路至核电站。

可在深圳北站二楼乘坐“E11”路大巴至“大鹏站”,换乘B756路 (坐9站)、928路 (坐11站)到大鹏所城站下。


坪山客家村——深圳典型的客家转龙屋

位于坪山镇坪山墟西南的客家村。为古堡式客家围龙屋建筑,建于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规模宏大,占地1.5万平方米,平面呈方形,四角建有炮楼,正南有大门楼,均有高高的围墙相连,围墙上有走马廊相通。围龙屋大门向南,门楼上塑有“大万世居”四个大字。

大门前为禾坪。再前是月形池塘,禾坪侧仍保留有旗杆。坪山客家村是深圳典型的客家转龙屋,有浓厚的民俗特点,对了解客家民俗及其源流和民族迁徒史有重大价值。

交通路线:

公交:

乘坐225路、362路、44路、4路、50路、B613路、B820路、M390路等到“市文化创意园”下车步行63米;

乘坐103路、225路、26路、317路、339路、362路、367路、375路、377路、B685路、B820路、M347路、M362路等到“妇幼保健院”下车步行221米;

乘坐103B线、121路、202路、212路、322路、372路、50路、76区间线、B613路、B799路、M390路高峰专线、53路等到“众孚小学”下车步行227米;

乘坐103B线、103路、121路、202路、212路、26路、303路、317路、322路、339路、33路、377路、63路、76区间线、M362路、M370路等到“新洲村”下车步行234米。


6、观澜古墟——深圳规模最大的古碉楼群


观澜古墟,当地人俗称“老街”,有“小香港”之称。位于现观澜街道新澜社区,西临观澜河,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当年这里繁华似锦,是外国商品进入宝安、惠阳、粤北地区,以及内地商品出口国外的中转站。观澜古墟由卖布街、新东街、东门街、西门街、立新巷等十几条街道、巷道所组成。经有关文物专家考证,观澜古墟被认为是深圳惟一完整保留下来的清末民初的墟市街区,堪称“深圳近代民俗历史第一街”。

碉楼则是古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观澜目前发现的114座清代、民国时期的古碉楼,是迄今为止深圳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碉楼群。其中,高30米,共8层的“成昌楼”为深圳碉楼之最,有“深圳第一楼”之称。

交通路线:

公交:

1、观澜汽车站乘坐深惠3b线空调,经过1站, 到达观澜岗头村站(也可乘坐668路空调、794路空调、793路、313路空调、866路、882路、321路空调、m354路空调、627路空调、m288路空调、m361路空调、m359路、m289路、m356路空调、m263路空调)

2、步行约430米,到达观澜老街


  尽管深圳改革开放才三十多年,但重要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却不少。大鹏新区是拥有大鹏所城、咸头岭史前文化遗址、大鹏山歌、舞草龙、渔民娶亲等物质和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此外还有众多古村落,它们散落大鹏半岛,成为东部滨海地区的一道亮丽风景。快速节奏让上班族想着逃离,想着寻一片幽静整理思绪,而这样的地方非乡村古镇莫属。
  西贡村

  距海边约1公里。村落有200年的历史,现有两百多人,无外来人口(村民拒绝外来人租住村里面)。
  村落依山而建,三面环山,东面朝向西涌湾。村落整体生态环境较好,北边有一条山涧,潺潺流水环绕着村子,山水清澈见底。村前有一大片渔塘及防护林。
  村里有钟氏祠堂(后修建),谭大仙庙1座,百年榕树数棵,1棵550年的古樟树。
  生态环境保存较好,翻过村子的后山就是大鹿港,此地的海滩受污染少,是徒步者游玩的胜地。
一般选择的线路:迭福山-南澳镇政府-鹅公湾-大鹿港-西贡村。征收后,已禁止登山。



  半天云村
  据说村落已经有几百多年的历史,村落地处半山腰,依山地而建,高差明显。原陈氏祠堂已有上百年历史,其细节保留较完整,檐下有彩画和木雕装饰,主要为牡丹、兰花、喜鹊等表示富贵吉祥之物。与之相邻是一个高尔夫球场。
  高岭村

  位于七娘山系北麓的一座小山的半山腰,海拔160m。以前村子位于七娘山半山腰,因此命名高岭。
  村落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周姓夫妇为避世从福建来此定居,风水好。后于1992年前后迁至高岭新村,旧村现已废弃。风水极好,风景优美,视野广阔,背山面海,依山而建,建筑层次错落有致,空间丰富(整个村现已经废置17年)。在村子的周氏祠堂这一制高点上,可清晰的看到村落与海形成一“聚宝盆”的形态。入村登山沿途风景极佳,古木苍天,石头山路,山泉汩汩,“只闻水声,不见泉”,如中国山水画般的意境。



  鹅公村

  位于鹅公山半山腰,鹅公岭西侧与鹅公湾之间的一条谷地中。有200年左右的历史。如今废弃已近二十年。已无原居民,有三户外来租住人口。
  鹅公村四面环山,由一条小路进村,村口有一鱼塘,四周绿树成荫,环境清幽。村落依山势而建,整体坐北向南,格局保存完好,有“世外桃源”之感。
  鹅公岭、鹅公湾一带沿途风景较好,是登山爱好者徒步穿越的首选之地。
  土洋村
  背山面海,社区中央的后背山是制高点,后背山一巷就是天主教堂和东纵司令部所在地。



  王桐山村
  钟氏家族聚居村落,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该建筑群规模宏大、气势宏伟,且保存完整。主体建筑为三进二座结构。后厅祖堂木刻保存十分完整,其规模和精美是大鹏街道甚至整个深圳市都属十分罕见的。大宅东南有一高达数丈,形若古堡城碉古楼,古楼直耸云霓,气势雄壮。古楼四壁设有望窗和“炮眼”多处,为清代钟氏大宅的防卫设施。楼顶为拱形,四面滴水,套瓦重檐,飞桷流丹。朝东的檐下有“天一涵虚”四个斗大苍劲雄健的欧体楷书。
  钟氏大宅坐北朝南,占地面积663平方米,砖木结构。宅第西南角有碉楼一座,高15米。
  王母围村

  据说王母围始名“皇姑洞”宋少帝皇母杨太后避乱到此。这些传说与当地的王母梳妆台、龙旗村等名胜传说呼应,具有悠久和辉煌历史。王母围围屋格局保存清晰,围内建筑十横五纵,以条状分布。有建筑物约130余栋,建筑占地面积约7200㎡,传统建筑约占90%。除大量居住建筑外,比较有特色的村落元素:围前月形月塘及周边垂柳、天街、草坪。



  沙鱼涌

  曾是血战沙鱼涌的故地,有东纵北撤的纪念碑,深藏在一个深深的大沟壑 里。沙鱼涌村两面临山、一面临海,另一面离高速路相距几十米的斜坡落差,斜坡上长满了葱绿茂盛的树木,静得听得到海鸟扑翅的扑拉声。外界盛赞其为“世外桃源”。


深圳古村落一般按血缘、以宗祠神厅为中心聚族而居。但深圳也有异姓混居(如坪地袁曾两姓的鹤坑世居和坪西的萧曾合围)和卫所屯田形成的聚落(如大鹏所城、王母围、盐田围、葵涌屯围)。

从形态结构上看,深圳古村落可分围合型和开放型,围合型又分广府式、客家式。

深圳市考古所张一兵教授认为深圳地区广府民居特有小式飞带式垂脊特点而专门命名为宝安式广府民居,代表有罗湖笋岗老围。客家民居则有围龙屋(其中龙岗正埔岭是中国最南的围龙屋)和变种方围(如鹤湖新居、大万世居)。


笋岗老围与元勋旧址

正埔岭围龙屋


开放型村落主要在东部沿海的半天云、高岭、下沙、西涌各村、油草棚、溪涌、大小梅沙和坪地西湖塘新围等古村落,整体没有围墙。

半天云村落

古村落建筑是深圳历史的物质载体,更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客家山歌、黎围麒麟舞、南澳草龙舞、沙头角鱼灯舞、下沙宗亲盆菜宴,也需要依托这些空间载体来流传。“十几年来,古村落消失的很快,87年深圳的村落和地名有1500多个,到了2012年,深圳只有200个村落,还是残缺不全”,土生土长的深圳人廖虹雷,对此忧心忡忡。

随着城市化带来居住条件改善,原来古村落内生活的居民纷纷离开老屋,住进了当代楼房,古村落逐渐被遗弃、荒置甚至崩塌,或改建、拆毁,部分好一点儿的则出租给外来人员居住,其维护也存在问题。因此,如何协调私人产权与保护责任,积极地活化同时保护好古村落,是一个必须解答的建筑课题。


下面分别介绍东、西部和客家围龙屋的典型案例。

东部古村落

东部23有突出利用价值古村落的保护工作以启动,这些古村落包括:葵涌办事处的下禾塘、盐灶村;大鹏办事处的王母围、水贝村、石桥头村、乌涌村;南澳办事处的高岭旧村、东山村、半天云村、鹅公村、鹤斗村等。

    湖贝古村坐北向南,位于罗湖区东门街道湖贝路北面,东西宽约180米,南北深120米,现保存有宗祠、门楼、水井和民居等,有三纵巷、八横巷,有房200多间。村内的“怀月张公祠”重建于清嘉庆九年,祠堂里的梁架是深圳地区唯一的石头梁架。




高岭村,位于深圳南澳镇东农街道办,大鹏半岛七娘山北坡,海拔160米,是东山片区海拔最高的村落。历经四百余年而形成,也是村落格局保存最完整的村落。现有建筑52栋建筑,占地约2公顷,呈“五级台地”坐落于山中,“Y字型+行列式”的街巷格局纵横其间。整个村庄以客家围屋的建筑格局为主,部分房屋是民国与南洋风格相融合的建筑,据说民国时期就通自来水。建筑群布局的核心——高岭小学,大胆借鉴了西洋建筑的元素,圆形大拱门、希腊多立克柱式、广场的设置;中西文化在山水间得到意想不到的统一。原村民于1991年全部搬迁至山下高岭新村。目前村庄虽无居住功能,但一些重要的祭祀活动至今还在延续。




鹅公村属于南澳街道南隆社区,建于康熙至嘉靖年间,距今约200-330年历史,面积约为8公顷。村落呈典型的山地布局,具有明显岭南特色:村落位于四面环山的盆地中,东侧紧靠风水林、南面为蜿蜒溪流、西侧为水田、北面为村口蓄水池塘,按传统风水理论,可辨别出靠山、青龙、白虎、案山之类凸显出鹅公村选址的精心和优良,是一个典型的风水林与风水池交相辉映的古村落。由于地处偏远,生活不便,上世纪90年代后,村民陆续搬离,一直处在荒废中,但周边的自然环境保留完好。




西部古村落

深圳西部以宝安区为主,东晋建县,历史悠久,2006年还有38个清代古村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列为重点保护对象,但2011年则只剩不到10个古村落。

福永街道凤凰山脚下的凤凰古村,由宋末元初文天祥孙辈举族迁徙至此开始形成,现有64多座明清古建筑群,另外还有民国时期至建国初建筑189座,以及依附于该建筑群的其他古建筑类型,如古井、古塔、古亭、古匾、古石碑、古遗址等。房屋多是以花岗岩或红砂岩为墙基的砖木结构,清水砖墙,屋顶有船形正脊,还有灰制雕塑和壁画,巷道两侧民居朝巷的墙面一般不开窗。这里是华南地区罕见、更是深圳目前保存得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西乡黄麻布古村落依山面水,环境优美。现在村落还保留着广府式围村的布局,但是房屋建筑呈现广府民居和客家民居的混合样式,同时受外来文化影响,村里有基督教堂和天主教堂。




    观澜松元厦古村沿古河道依山而建,其代表性建筑是振能祠堂。陈氏后人目前在全球有1.4万,每年农历9月20日这里都要举行规模盛大的祭祀振能公活动。


    松岗碧头现存完整清代民居15栋,建筑多为单层三开间、两进布局,砖瓦木石结构,多数墙体使用蚝壳做建筑材料,这里是深圳市惟一保存完整蚝壳墙的村落。

    上山门老村是深圳市保存最为完好的广府式围村。围村大门还保留有明代建筑材料,围村内完整保留清代面貌格局。老村对研究深圳古代社会经济史、古代建筑史和古代村落变迁史有重要作用。

浪心古村建于清末民初,总面积5000多平方米,是目前深圳市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民居建筑群之一。总建筑群共有100多间,里面除了两间祠堂和一间名为“序西书屋”的旧私塾外,其余都是居民住宅。这些民居大都是青砖瓦房,共12列整齐地排列,每列房屋中间由宽约1米的巷子隔开,住宅的门槛使用的都是牢固的花岗岩,其中前3排的建筑保存得最好,屋顶上一些壁画和浮雕依然清晰可见。而在整个古村外围四周,是一栋栋当地人自建的出租屋,密密麻麻,将浪心古村湮没其中。这些古建筑群的屋檐、浮雕、壁画和立柱等都是清代中原的建筑风格,为考察中国民居建筑变迁史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客家围屋

   深圳改革开放之前的原住民,过半(56%)为客家人(其余是广府和潮汕人)。客家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最长的移民人群。东晋以降,“五胡乱中华”,历次大战乱,都导致中原汉族人口不断南迁,逐步定居于以梅州、兴宁为中心的赣、闽、粤三省多山地区,形成独特的客家语言文化和围屋土楼等独有民居形式。深圳客家少数最早可追溯到元明时期,其大部则多在2百多年前清朝平定台湾、执行“迁海复界”招募垦民政策后,从东北部移民过来,主要以围龙屋(或称围屋、围堡等)形式聚居于深圳东部(横岗、盐田、沙头角、龙岗、坪地、坑梓、坪山、葵涌、大鹏、南澳等)和中部(布吉、龙华、石岩、观澜、平湖等),以及散落于一些粤语地区(如草莆、布心、新村、莲塘、梅林、大涌、西丽、白芒、麻布、九围等客家围村)。香港九龙、新界也有客家聚居区。

  围龙屋一般由核心的合院式厅堂/祠堂(根据堂屋数量称几堂)、两侧南北向狭窄天井的横屋(根据横屋数量称几横)、以及后部呈弧形的联排房间“围龙”(根据围圈数量称几围)三部分建筑组成,门前一般有半月形水塘和禾坪。这样的结构平面满足聚族居住、祭祀、防御的需要,也柔和了北方合院、南方天井、祖先崇拜、风水信仰等文化因素。深圳的围屋呈现阁楼、以巷道和天井为交通骨架、个别弱化防御和祠堂的特点。

  根据文物普查结果,深圳共有客家围屋300多处,其中龙岗较好的有136处,76处被确定为文物点。坑梓60平方公里的地方,现存大小围屋(包括已残损而无人居住的)有46座之多。围屋始建年代最早的可追溯到元代,如观澜的杨姓,明代的则有坪地的肖姓和龙岗的赖姓。坑梓秀新居委会黄氏族人的新乔世居建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属“复界”后客家人在深圳的第一批围屋。鹤湖、大万、龙田、茂盛等4个已获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客家围屋中,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的是建成于1791年的曾姓大万世居,其次是建成于1817年的罗姓鹤湖新居。建成于1837年的龙田世居最为精美。其后20世纪30、40年代侨汇修建的客家民居则具有一些西洋风格的混入。


新侨世居




大万世居

鹤湖新居




龙田世居

茂盛世居

(注:图片引自网络,仅为参考,恕不一一注明)

版权声明: 一起游平台版权声明 侵权联系:邮箱:163828@qq.com
27347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