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听昆曲完全攻略以最风雅的方式享乐

旅行家
2010-05-29

皇家粮仓的厅堂版《牡丹亭》
皇家粮仓的厅堂版《牡丹亭》

 

  这一边,关锦鹏的昆曲《怜香伴》刚刚在保利华美谢幕;那一边,看场昆曲这一亦古亦今的消费方式正在变得越来越时髦。

  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发源于明朝时的苏州。很多人对于昆曲的了解只限于《牡丹亭》,而对《牡丹亭》的了解又只限于学生时代的教科书,白先勇的“青春版”,或是吴彦祖、王祖贤的电影《游园惊梦》。如果问,现在北京哪里可以听昆曲?恐怕知道答案者寥寥。

  搜遍京城,我们找到了两家将昆曲表演融入餐厅经营范畴的新派餐厅,而北京目前并没有专为昆曲演出而设的剧场——这一流传了600余年的优美剧种,还只是多数人茶余饭后彰显品位的一种消费品。

  昆曲复兴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复兴才刚刚开始。

九朝会戏楼上演新戏《百花赠剑》
九朝会戏楼上演新戏《百花赠剑》

  皇家粮仓

  明代古建内 唯美《牡丹亭》

  “世间情难诉,情难诉,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这是在皇家粮仓内上演的厅堂版昆曲《牡丹亭》开场时的一句唱词,久违的中国古典之美,暗香涌动,美得令人惊异。

演员扮演的杜丽娘在九朝会的戏台上
演员扮演的杜丽娘在九朝会的戏台上

  节目单

  剧目:厅堂版昆曲《牡丹亭》

  演出时间:每周五、六(向公众售票)、每周日至周四(团体包场)

  票价:380/580/780/980/

  1980(包含自助餐)

  地点:东四十条22号皇家粮仓剧场内

  明代演剧方式华美再现

  走进位于南新仓文化休闲街区的皇家粮仓,一栋砖石围墙、纯木屋顶的古朴建筑最为显眼,建筑外矗立着大幅《牡丹亭》海报,纯白底色,画中的男女主角脉脉相对,颇富古典诗意。

  皇家粮仓建于明代,旧称东门仓,曾是明清两代24位皇帝的存粮仓库。现在在皇家粮仓内还保留着最初修建时的古老砖石,以及几根高达10米的整根松木支柱,它们的历史都已有600年。这片真正的文物古迹是如何被发现并改造的呢?皇家粮仓的创办者王翔先生说:“找到这儿非常偶然,有一天开车经过,看到这片建筑非常有风格,后来一打听,当时是一家百货公司的仓库,我就考虑把这里重新利用起来,经过1年多的修整才有了现在的皇家粮仓。”

  皇家粮仓分两部分:餐厅和剧场。餐厅分上下两层,全部灰砖铺地,中式匾额,明清家具,洋溢着并不张扬的古典美;剧场面积约为500平方米,有60个座位,舞台部分和观众席在同一平面,演出时演员和观众非常接近,甚至会从观众席中走过,那场面相当梦幻。而这就是厅堂版昆曲的亮点所在,它不同于一般剧院演出形式,采用的是明中叶很多江南大户人家偏爱的家班表演形态,演出不经任何现代科技处理,观众可近距离观赏演出细节,是名副其实的“原声态”表演。


厅堂版《牡丹亭》剧照
厅堂版《牡丹亭》剧照

  厅堂版《怜香伴》七月登场

  晚上7点半,在享用过自助餐后,观众们顺次检票进入剧场,剧目尚未开演一股清新之风已扑面而来,原来剧场内放着几只大玻璃缸,缸内几条大红金鱼游弋着,追光之下更显空灵。明代装扮的乐师分坐在舞台两侧,伴随着笛声响起,《牡丹亭》正式开演,第一回目便是著名的“游园惊梦”。女主角杜丽娘和丫鬟春香登场,女主角身着精致绣花水袖长袍,温婉端庄,举手投足都是韵味,念起台词更如口吐幽兰。由于观众席与演员咫尺相对,演员的一颦一笑都看得真真切切,即便是头一次看昆曲也教人心意荡漾。为配合故事情节,还有花瓣撒落在鱼缸内,或是水滴滴落模仿下雨天的独特设计,特别是表演结尾处,几只蝴蝶飞舞而出,120分钟的演出堪称一场审美盛宴。

皇家粮仓餐厅入口处景观
皇家粮仓餐厅入口处景观

  这里的《牡丹亭》至今已演出了近400场,每场都几乎满座,加座的情况也很常见。据了解,关锦鹏导演的《怜香伴》在经过了大剧场的首演成功之后,7月将以原班制作阵容来到皇家粮仓,同样的厅堂版,届时将与《牡丹亭》交替上演。

皇家粮仓的招牌烤鸭
皇家粮仓的招牌烤鸭

  TIPS

  1.美食:主打私家菜,宫廷枣木烤鸭是这里的招牌菜品,198元/套。此外,这里的大厨自创的蜜柚杏碎鸡柳以及香芋蒸芡实也很有特色。零点菜品人均消费约150元/人。如果购买昆曲演出票的话可享用随票附带的“牡丹宴”,中式炒菜、西点、寿司、烤鸭、酒水都有,品质很不错。

  2.购礼品:餐厅一层的角落里有一处礼品店,可以买到原版进口唱片、文化图书以及与皇家粮仓有关的纪念品,适合看戏前转一转。

  九朝会

  魏晋风度空间 赏昆曲唱段

  节目单

  剧目:《寻梦》、《百花赠剑》、《游园惊梦》、《拾画叫画》、《琴挑》、《断桥》

  演出时间:每周三、六(向公众售票)

  票价:299/399/599/799

  /999(除299是带茶歇外,其他都带餐)

  地点:朝阳区北四环东路39-1号九朝会(望京桥西北角)

  觉着短短篇幅无法来诠释九朝会—— 一处秉承了魏晋风骨的新古典会所。它的创办者蔡明先生说,它传达的是中国自魏晋南北朝到明朝,中国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审美情趣。聚于此地,如魏晋士大夫般闲散清谈,看书谈画、品茗饮酒、说文听戏,好不自在。

  赏经典折子戏

  走进九朝会大门,踏上盘旋而上的平步青云梯,并有金蟾礼迎,罗汉相随,延转上得楼来。路径的终点便是九朝会独特的戏楼。它分上下两层,并加上天上和地下的两层投影,几乎能做到四戏同台的效果。彼此衬托,可更全面地展现戏剧的舞台魅力和丰富的戏剧表达方式。

  舞台简单素净,有着“魏晋之风”的清雅。戏楼在布局上保留了传统特色,三面临观众。台前是散座,两侧则是卧榻之区,或坐或躺,颇有些文人士大夫随欲之感。这样的戏楼,只演昆曲。八点半,《牡丹亭之寻梦》正式开始上演,讲的是杜丽娘醒后回想梦境,次日,独自到花园中,寻找梦中之景。景色依然,而梦中的秀才柳梦梅却寻不着,越是追忆,杜丽娘便越觉伤感。清丽而空灵的笛音起,似画中写意的女子莲步而至,身着淡绿水袖长裙,头簪金步摇,手持檀香小扇,扮相极美。“心似缱,在梅树边,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得个梅根相见”,声声入耳,顿觉耳清目明。声音是丝质的,温柔中透出一种张力,少了些甜腻,多了份空灵。

  尽管听不懂,却不打紧,在舞台两侧用高清投影打出实时更新的字幕,让人能领略到词句之美。九朝会传统式的戏楼结构,空间小,可台上一招一式、一频一笑,甚至演员的眼神、指法都能看得真真切切。

  《寻梦》过后,紧接着是折子戏《百花赠剑》,年轻的演员邵天帅是九朝会力捧的闺门旦,扮相美,能演的角色也多,她既能是百花公主,转个身也能演杜丽娘。此次扮演的百花公主动作干净、利落,在与海俊的交往中,表演方式更加添了一些勇敢大方,减少了一些羞涩腼腆,把一个英姿飒爽、热情活泼的百花公主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面前。

  空间是儒释道合一的氛围

  九朝会整个楼里,从二层到三层,到处都是古意浓浓的空间,错落连接,格局状若迷宫,极易使人眩晕。二层处在一个儒释道三家合一的氛围中,三个不同环境各具特色:禅·拢翠阁——屏风幔帐隔出了下阁间,每个空间错落连接,似乎一个唯美的艺术空间;儒·镜花缘——解构的苏州园林,开放而错落式的空间,有视频枯山水、秦淮八艳等,颇为养眼,吃喝、茶道、苏州评弹兼顾;道·九重天——九重天大戏楼解构颐和园德和园三层大戏楼,上接天光,下承花鸟鱼石,再现慈禧60大寿恢弘盛况,营造高古、清逸天人合一的魏晋风度。这些地方提供给大家随意的选择,好友相约,点几碟小菜,品一壶香茗,另有一番韵味一番风味。

  三层为“永乐宫”私人厨房,每间配以复古的彩绘永乐宫众仙图壁画和真实可用的博洛尼顶级整体橱柜,里面挥发出氤氲不散的恢宏古意,极为奢华尊贵,适合大型豪华宴会及婚宴。客人也可以亲自下厨,一展厨艺。将来在三层还会有VIP专区,是叶锦添设计的,相当奢华。


九朝宅门菜之贡米煮鲍鱼
九朝宅门菜之贡米煮鲍鱼

  TIPS

  1.美食:精工细做的九朝宅门菜,集官府菜、粤菜、鲁菜之大成,菜单分工明确,二层、三层分用不同菜单。餐饮二层消费人均200元,三层人均500元起。

  2.看书:在戏楼旁,有与三联书店合作的U形走廊书店,虽少但精,另一侧是个电影放映厅,也是消磨时光的地方。

  3.上网:房间的墙上都装有电脑,顾客可以轻松上网。

大观园戏楼采光很好,环境古朴。
大观园戏楼采光很好,环境古朴。

  剧场信息

  大观园戏楼

  大观园戏楼是大观园内一家即将开放的戏楼,戏楼分上下两层,一层是坐席,二层是包厢,能容纳200人左右。古色古香的装修、红色的色调和大观园红楼梦主题相得益彰。未来在大观园戏楼上演的都将是传统的经典的昆曲,并且是天天上演。

  地址:右安门内西街(大观园北门内)

大观园戏楼外观
大观园戏楼外观

  蓬蒿剧场

  蓬蒿剧场是一个四合院小剧场,地处东棉花胡同里,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周边遍布北京现今保存完整的四合院,为经典胡同文化聚集区。剧场演出区可容纳80~90位观众,咖啡馆三间及屋顶露台,可容纳100人。演出区为玻璃钢结构屋顶,为保证白天的采光和活动的需要。   

  地址:东城区交道口南大街东棉花胡同35号

  梅兰芳大剧院

  梅兰芳大剧院隶属中国国家京剧院,建筑面积约为13000余平方米,地上5层,地下2层,有1000多个座位足以承办各种大型戏剧演出。剧院内部装饰融入了传统建筑风格,红色的立柱,大墙,镶嵌金色的木质浮雕。传统昆曲《长生殿》《牡丹亭》在这里都有演出。

  地址:北京市平安里西大街32号

  北大百年讲堂

  北大百年讲堂作为一所现代化多功能校园剧场,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建筑物最高处为34.8米,地上主体三层、地下一层,内设2167个座位的观众厅,以及多功能厅等场地资源,另有先进舞台机械及自动控制系统、电影数字立体声还音系统等专业设备。作为最先将昆曲引入校园的剧场,至今仍有剧目上演。

  地址: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校园内(近东门)

  专家声音

  杨凤一

  昆曲 内在风骨和意境需细品

  “在600年的发展历史中,昆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像京剧、越剧、黄梅戏等许多剧种都受到过它的滋养。我们很多戏曲的从业者包括京剧演员从小学戏就会以昆曲来打基础,这是因为昆曲唱念做打都有,表演上要求精致细腻,以昆曲来修身,受益终身”。

  昆曲最核心的美在于词

  周总理曾比喻昆曲为兰花,没有牡丹的富贵,也无玫瑰的艳丽,其散发出兰花淡淡的清香却沁人心脾,给人以美的愉悦。昆曲的表演身段及婉转的曲调都是很美的,所谓“一唱三折九叹”,是形容曲调的节奏又慢又长,尤其是《桃花扇》《西厢记》,几个字可能唱半天,它可能是制约一部分观众来接近它的一个方面,却又是昆曲的魅力所在,这是个矛盾体,没法解决。除了身段和声腔的外在神采,昆曲最核心的美还是其华丽的文辞,如《游园惊梦》中的唱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光听词就是一种很美好的享受,若是用现代人的口吻来形容,则成白开水了,没有韵味,没有意境。

  昆曲并非越老越好

  当下,有些人希望昆曲越老越好,甚至是恢复到元杂剧的状态。我个人感觉,正确的方向应该是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保留地发展。90年代我排了日本话剧改编的《夕鹤》,这个戏在1997年艺术节上、戏剧节上拿了7个大奖,就是这个戏算是改编比较成功的。这说明走创新的路子还是正确的。现在北昆剧院发展的方向是,代表着昆曲底蕴的戏如《牡丹亭》《桃花扇》等,我们尽量在保持它原汁原味的基础上进行排演,另外有着诸多创新元素、改革比较大的《怜香伴》我们还要排演,时代在不断改变,谁也不知道以前的昆曲是什么样子,我们也没见过,很多人还停留在那种一桌一椅的时代,若固步自封,观众会慢慢流失。不同时期应有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当然不会因为要创新而改变了昆曲的原貌。

  听昆曲提升个人气质

  在当下的社会氛围中,若想让昆曲得到普及,说实话我觉着不太现实,昆曲有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是非常讲究的剧种,并非所有人都欣赏得了。不过也正因为它的曲高和寡,又使很多人对它敬而远之,他们会先入为主地以为昆曲不好看、看不懂,本能地拒绝去看一次。我希望大家都能够去剧场看一次昆曲,听不懂没关系,若用一颗放松的心去听,静下心来感受古人留下来的东西,那种清新、美感,将会给你以陶冶,听过一次后,你会逐渐喜欢上它的。

  有人说,中国大陆有一流的昆曲演员,台湾有一流的观众。昆曲在台湾深入民间,百分之八十的年轻人在喜欢昆曲,关注昆曲,且女孩子居多,我们跟台湾观众沟通,他们认为听昆曲增加自身修养的同时,对提升自己的气质有很大帮助。

版权声明: 一起游平台版权声明 侵权联系:邮箱:163828@qq.com
17977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