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一条天路半部中国史

走四方
2020-07-30

-这 是 自 驾 地 理 的 第 257 篇 原 创 主 文-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一出,恐怕要勾起不少人当年痛苦的背诵记忆吧。

《蜀道难》称得上是“谪仙”李白诗歌的代表作,后人对古蜀道少得可怜的认知便是来自于这首家喻户晓的天才著作。

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一

明月峡栈道,摄影/唐彪


事实上,蜀道这个历史名词远非一个“难”字可以概括,作为中国古代一条建造时间最早、存在年代最久、跨越朝代最多、沿用时间最长、线路艰险复杂、战争达数十次的古交通要道。

它是能与丝绸之路、万里长城、大运河比肩的,被当代文化遗产研究者称为中国四大线性文化遗产,甚至有人说一条千年古道,半部中国历史。

一、什么是蜀道?

什么是蜀道?有一种说法流传甚广:

广义的蜀道指所有通往蜀地的道路狭义的蜀道则是长安通往四川的川陕道路,由关中平原穿越秦岭到达汉中盆地,再由汉中盆地翻越大巴山到达成都平原。

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一

关中、汉中、四川地缘关系,制作by《中国自驾地理》


也有学者认为,更准确来说,长久以来在文化史上达成社会共识的“蜀道”,不是字面意义上的“蜀地的道路”“四面八方通往蜀地的道路”,而是特指穿越秦岭巴山的川陕之路,也称之为“秦蜀古道”

但不论如何,秦蜀古道并不是只有“一条”,它是关中-汉中-蜀中一个多线的、南北走向的道路系统网络。

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一

秦蜀古道7条主干线,北四南三,制作by《中国自驾地理》


每条道都有自己的名称,所经过地区的地理形势、道路险易、开发顺序不尽相同。

几千年来,蜀道基本形成并沿袭“北四南三”的格局:以汉中为划分,北有故道(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南有金牛道、米苍道、荔枝道

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一

(在山区和丘陵地区,古代的交通线一般沿河流的走向来开辟和延伸的,如故道金牛道就是靠嘉陵江河谷联系起来,图为嘉陵江,摄影/车夫)

它们就像7条粗壮的动脉血管,蜿蜒穿行于秦巴山地,接上其余的分支线,所到之处道狭路险、跌宕起伏,还不时有栈道凌空悬于半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一

汉中石门栈道,摄影/陕川


二、“一条”千年古道,半部中国史

其实《蜀道难》并不是李白独有的,这本是乐府古题,属“相和歌辞·瑟调曲”中的调名,不少诗人都曾为艰险壮观的蜀道书写过诗篇。

没有人准确知道,“蜀道”这个词最早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至少在魏蜀吴并立的三国时代,就已经有了),只知道最开始是由远古先民出于对交往的需要,懂得“依谷成道”,逐渐“履窄成宽”,在秦巴山地形成天然的原始谷道

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一

明月峡栈道,摄影/li364789


那蜀道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崭露头角的呢

尽管有史料记载,早在周武王伐纣时,就“蜀亦从行”,到了战国时期,秦蜀之间的征战、朝会、联盟、通婚等交往史不绝书,但学者普遍认为,秦汉时期,才是蜀道最早被进一步开辟的时期(此前仍属原始谷道阶段)。我们姑且称之为:崛起时期吧!

(一)秦汉:蜀道崛起

有一天,世仇巴蜀两国打了起来,秦惠王想趁机染指土地肥沃、粮食充足的蜀地,但因韩侵秦而陷入选择困难之中:先灭蜀还是灭韩?

很快,张仪和司马错就展开了一场精彩的辩论:前者主张灭韩,取中原心脏之地,“挟天子以令诸侯”,成就王业;后者认为时机尚未成熟,秦地小民贫,拿下蜀地后国土得到扩充,还能用其财富富民养兵,更可博得“禁暴止乱”的好名声,何乐而不为?

两利相权择其重,这场辩论最后是司马错赢了

正是这个决定,才使蜀道得到改善,在用兵攻蜀之前,秦曾对金牛道进行过较大规模的整修,“石牛粪金、五丁开道”的传说,就是这一历史的折射。

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一

公元前316年,司马错等人率兵出子午道、入金牛道灭蜀,接着又亡苴(jū,其都城在今广元昭化) 、,夺取巴蜀之地。

这是秦历史的转折点,取巴蜀之地以经营云南、贵州、进攻楚国,还成为与东方各国争霸的后方基地。

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一

再次po出这张图,制作by《中国自驾地理》


于是秦后面就不遗余力地大修“通于蜀汉”的栈道,七十多年后(昭襄王末期),就已经是“栈道千里,无所不通”了,到秦完成统一大业,大修驰道时,蜀道就是驰道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了。

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一

秦灭六国,制作by《中国自驾地理》


我们今天常说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说的就是蜀道中的陈仓道

这出自刘邦在与西楚霸王项羽斗争中,采取韩信的计谋,明修栈道(曾被刘邦烧毁,向实力强大的项羽以示无进关中作乱之意),吸引敌军注意,暗地里使大军从陈仓道出兵,成功北伐三秦,夺回关中的故事。

(二)魏晋南北朝:战争风云

没错,作为沟通三大政治(关中)、军事(汉中)、经济(蜀中)重镇的蜀道,自萌生之初,上空就密布着战争风云,尤其每逢历史上分裂割据、王朝更迭的时期。

如果说刘邦烧毁栈道以韬光养晦,是蜀道第一次因军事和政治原因遭到破坏,那么到了动荡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蜀道就更悲催了,战火不断,各线也遭到严重的破坏。

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一

褒斜道


为迎合战争需要,这一时期,蜀道各线进入频繁被破坏后又修复的循环之中,其中褒斜道躺枪的次数最多。

现在褒斜道石门附近的摩崖石刻上,还存有“景元四年十二月十日,荡寇将军浮亭侯谯国李苞字孝章,将中军兵石木工二千人始通此阁道。”的修路见证。

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一

东汉摩崖石刻《开通褒斜道刻石》


(三)隋唐:走上巅峰

进入隋唐帝国时代,蜀道迎来极度繁荣时期。

这一时期,由于中央与各地方以及周边民族、各国家的联系更趋密切,交通事业因此得到空前的发展,道路的开辟、修筑远超于前代,蜀道也不例外。

蜀道北段的故道、褒斜、傥骆、子午四道被先后辟为官驿大道;南段的金牛、米仓、荔枝等道,也都设驿通邮

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一

盛唐长安万国来朝


当时蜀道上的驿站有多少已难以考证,刘禹锡《山南西道新修驿路记》说:褒斜道“自散关抵褒城,次舍十有五。”金牛道“自褒而南,逾利州至剑门,次舍十有七。”这还不是全部。

条条蜀道像扁担一样贯穿秦岭和巴山,把长安和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进而沟通中原和西南各地,并与南北“丝绸之路”相衔接,形成一个开放的交通网!

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一

蜀道穿越的,就是巍巍秦岭如斯,摄影/康浩明


假设我们穿越到那个时期,一定会被眼前的景象惊到:从长安通向山南(山南道,嘉陵江流域以东)、剑南各地以及吐蕃、南诏的驿道上,车马行人,络绎不绝...此外,各时期的伟大诗人都曾到此一游,留下众多诗篇。

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一

白宗魏:《蜀山行旅图》


(四)五代至民国:时代变革

五代至民国,尽管国都东迁,蜀道作为首都与广大西北、西南地区相联系的重要交通孔道地位,依然受到重视,并持续得到修整,但随着社会经济和政治形势的变化,蜀道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变革

值得一提的是,蜀道线上兴于唐,盛于宋的茶马贸易,对宋的政治经济影响非凡,有学者认为:秦蜀古道才是真正意义上以茶易马的茶马古道

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一

法国路易·德拉波特所绘的云南茶马古道上的商帮


民国以来,随着近代西方先进交通工具火车、轮船、汽车的传入,直接导致蜀道交通衰落

然而古蜀道并没有彻底消失。连接川陕两省近现代建设的公路、铁路、高速路,都是在古蜀道的基础上演进的,不少选线也基本沿其线设计施工。

如民国时修建的川陕公路(今108国道路段),就取线于唐宋褒斜道(元明清连云栈)和金牛道;建国后(1958年)修建的宝成铁路,北段取线于故道,南段取线于金牛道

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一

(宝成铁路:北起陕西宝鸡市,向南穿越秦岭到达四川成都,全长669km,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1975年全线完成电气化改造),也是新中国第一条工程艰巨的铁路,成为一条连接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交通大动脉。从古代几个月翻越秦岭到宝成铁路十几个小时贯通陕川,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蜀道难”的局面。)

千年蜀道变迁,几载世事轮回。

如今,当你穿行在秦岭深处的公路、铁路线上,偶尔还会看到秦蜀古道的遗迹,尽管木质结构多被岁月侵蚀,但石壁上成排的凿洞,依然定格着时空的沧桑。

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一

最初,我们对蜀道的认识可能只来自于李白的夸张式描述:“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但历史告诉我们,蜀道虽难,但并非完全封闭,正因有它,中国最早的两大天府之国(关中和成都平原)乃至中原地区才有了相当密切的联系和交往,并促使多种文化的融合。

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一

石门栈道,摄影/大虫2012


所以,秦蜀古道不仅是一条政治之路、经济之路,更是一条融合之路。

参考资料:

1.李之勤、阎守诚、胡戟等:《蜀道话古》

2.彭邦本:“蜀道·主要线路、早期发展与历史地位目的”

3.赵静、陆武:《浅议蜀道从历史名词到文化遗产的转变》

4.王子今:《蜀道文化线路的历史学认知》

5.樊莉娜:《蜀道交通线的形成因素》

6.李久昌:《蜀道交通兴衰的历史脉络》

7.王子今:《秦人的蜀道经营》

8.张仁镜:《蜀道在战国秦汉时期的地位和作用》

9.张炜:《一条千年古道,半部中国历史》

10.马强:《蜀道历史军事地理论略》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一
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一

来源/公号:中国自驾地理

想了解更多自驾资讯,欢迎关注公众号:自驾地理,对话框回复“入群”

更多精彩内容/线路,欢迎戳左下方的“了解更多”哦~


来源作者: 中国自驾地理
版权声明: 一起游平台版权声明 侵权联系:邮箱:163828@qq.com
268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