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国家步道超长距离徒步线路?

走四方
2019-12-26


问题可拆分为两个部分:

1.国内有没有国家步道?

2.有没有(潜在的)史诗性徒步线路?

首先解答第一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国家已经有了自己的国家步道。


国家步道的定义

“国家步道”这一系统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新西兰、日本很多国家都有。但首先我们要给“步道”下一个定义。

英文里的单词TRAIL和“步道”的意思最近。它可以是村落与村落之间互通往来的“栈道”(如尼泊尔大部分线路),可以是长距离交通运输的“走廊”(如茶马古道、河西走廊),可以是单纯作为景观和旅游目的的户外设施(如美国太平洋山脊),亦可是动物使用的game trail, 等等等等。

跟TRAIL相近的一个单词是ROUTE, 这个词在北美户外界有比较特定的含义。Route一般是“野路、野径”,泛指一个被少数户外发烧党探索过的大致路线,但是却连结重要景色。可以把route想象成“探线”。美国的大陆分水岭和Sierra High Route、加拿大的Great Divide、甚至中国的大横断都可以算作“Route”。

中国有哪些「国家步道

(尼泊尔安娜普尔纳大本营徒步)

中国有哪些「国家步道

(笔者在美国太平洋山脊)

我国已有的国家步道体系


据诺娅掌握的信息,目前有两个部门的两种步道体系正在推行中。


第一个体系:

登山健身步道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总管,由山岳美途(私人)参与规划和设计,由各省各地的政府参与建设。据诺娅2016年年初的了解,这个系统已经有了十几条线路,总长度已经有了几千公里,遍布浙江、江苏、湖北、四川、内蒙古数个省份,有专门的路书出版。


中国有哪些「国家步道

(上图:莫干山登山健身步道)


中国有哪些「国家步道

(上图:金堂国家登山健身步道)


中国有哪些「国家步道

(上图,最早、最有名的NTS就是浙江的宁海步道,还出版了路书)

中国有哪些「国家步道
中国有哪些「国家步道
中国有哪些「国家步道


NTS系统的大致特点:

    1. 统一设计:登山健身步道有统一的步道标牌、管理方案等设计,基本沿用了美国国家步道体系的构成,我国的英文翻译基本和美国的是完全一样的;
    2. 地方政府参与:主要还是当地政府集资,他们是甲方,即使有了对生态环境不利的要求,步道计划者也不得不顺着、依着,不然步道就难以落地。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登山健身步道有很多硬化路面,甚至是几米宽的绿道和台阶,和想象中的“山径”大相径庭。这也是无奈之举。
    3. 国家为了推广登山健身步道,搞了很多徒步、跑步比赛等活动。其实际意义是带动当地旅游产业。副作用就不评价了,超过本文范畴。

比较著名的登山健身步道包括浙江的宁海、湖北黄石、内蒙古大青山等等。

这些步道总体并不依托于某一片山脉、某一个生态区域,不具有地理分割性质,主要基于行政规划区域。所以它们总体而言都不太长。2016年的时候NTS系统曾表达过要将浙江省内的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串联至千岛湖,打造一条2000公里的环线,不知道现在落地了没有。


第二个体系:


国家森林步道:国家林业局总管,北京诺兰特生物规划公司(私人)参与研究和执行,目前在起步阶段,依托在我国新的国家公园体系之内。这种步道更重视生态,但是并不以长距离徒步为主要目的。诺兰特参与出版的《国家森林步道》一书中就可以看出林业局对于生态步道的重视。

中国有哪些「国家步道

(上图:林业局配合出版的各国国家步道集锦,有很多干货)

体育总局规划的北京门头沟步道,是两年前诺娅就关注到的一条国家投资参与的以“长距离徒步”为目的的步道,当时还请了美国阿帕拉契亚步道协会的专业人士过来讲课。据我目前了解的情况,这条步道在协调当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目前只完成了一部分。大致原因应该是国际设计师“天马行空”的设想在我国复杂的地缘政治和地方官僚体系下很难落地实现。如果有消息表示全线竣工,请留言告知。

中国有哪些「国家步道


目前上方的步道是已经有“国家”字号的步道系统。基本趋势是“模仿欧美体系,有中国特色”。从跟山岳美途的聂健老师、体育部的韩宪平老师、诺兰特的班勇和张燕老师的交流当中,可以听到一种“策划易,落地难”的感触。

其实根本不用模仿欧美体系好吗!

台湾就有自己的guo jia步道。。。


中国有哪些「国家步道

希望大家过两天还能看到这个帖子。。。。


第二个问题,就是除了上述的国家步道体系,有没有潜在的“国家步道”级别的线路?


我觉得这个问题包含了一个误区,那就是“国家步道”一定是最长的、最美的、人文和生态资源都是最丰富的。我们当然希望如此;然而历史总是先产生了“步道”甚至“野路”,再做国家级的认证。

另外,就是已经有了一些“走廊”式的步道范围,但是当中并没有我们理解上的被人工修缮过的地理痕迹。这样的步道算作刚才提到的ROUTE。诺娅认为,有些“ROUTE”才是世界上自然和人文风景的集大成者。

目前我国最有名的ROUTE应该就是大横断。


中国有哪些「国家步道


“这是2016年一只队伍用时63天勘测的横断天路路线图

历时63天

横断天路全线拍摄照片18700张,

首次展现在公众面前的高山湖泊28个,

途经海拔4000m以上高山垭口42座,

无人区穿越大约1100公里。”

这条路线设计纵跨了云南、四川、甘肃。

南起大理,北至合作市

途径云南老君山自然保护区、虎跳峡、卡斯地狱谷

经腹部地带的四川雅砻江、猛董秘境、贡嘎山脉、木格措、金川、三奥雪山

北上松潘、若尔盖、抵达扎尕那……”

横断山脉纵穿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甘肃五省,是我国独一无二的跨越最多省的最长最宽最典型的南北走向山系。横断山南低北高,南至中缅边界山区,北抵达青海西藏四川交界咽喉部位扎尕那,东起四川邛崃山,西抵西藏舒伯拉岭。它包含着三江并流等世界级景观,6000米海拔以上的雪山层层叠立,海拔高差大,在小区域之内就能有丰富多层次的景观,是一个天然的生物基因库。

说大横断是ROUTE,主要是因为这是一条民间策划、由媒体和出版业推动的自下而上的线路,由众多摄影师和驴友探线而成,选择路线多,类似一个“走廊”。它还没有被修缮为传统意义上的小径,但已经有了PCT、AT等长距线路的雏形。

纵跨五省的横断天路,会成为中国第一条国家级徒步步道吗?-搜狐旅游

除了大横断,还有一个“中国四大慢步道”的构想。

“慢步中国”主要介绍了徒步于中国的几大线路,并简洁地概括为:走棱线、走胡线、走脊线、走岸线、走轮廓……并把这些路线统一称之为“慢国道”。意思是说,这些路线在层级、规模上完全够得上“国家级”,在内涵上够得上“国道”的层次。但是它们并不是那些承担着国家运输使命的高速道路系统,而是供国人漫步行走的慢行系统,所以称之为“慢国道”。

推荐《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10月特刊——慢步中国。

UA关注|慢步中国--建构中国四大慢步道

中国有哪些「国家步道


大横断或者上述“四大慢步道”要成为“国家步道”,我觉得需要走一条跟欧美截然不同的路

以美国的阿帕拉契亚步道为例,这是一条完全由民间策划和修缮的线路,但是依托于沿线14州、35个户外俱乐部(不是国内意义的旅游俱乐部,而是环保户外NGO)、和沿途所有私人土地主一一取得路权。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有着阿帕拉契亚会议局等强大中坚力量,建立依托在美国健全的法制基础之上。AT从1921年被第一次手绘蓝图,到1937年串联完毕,这3500公里的步道经过了美国经济大萧条、罗斯福大兴土木等有利的历史洗礼。此文最后诺娅会专门开辟一个部分讲述AT建立的过程。


我觉得大横断要成为一条史诗级的徒步路线,目的是先落地实施,再跟政府谈“国家步道”四个字。但这是一个伪命题:如果没有“国家”名号,怕各地政府是不会让修建的过程一帆风顺的。这时候必须要有一个组织(NGO或者私企)全职负责这条步道的策划、踩点、修建和维护。

目前大横断可以着手的,就是让这条“走廊”式的步道初级模式,逐步完善成一个可行的、徒步阻力较小的模型,带动国内驴友的中坚力量,乃至世界著名的探险家,去参与徒步。要知道,阿帕拉契亚的第一个直通徒步者走完全程的时间是1942年;而阿帕拉契亚是在1968年才被定为国家步道的。如果策划者要完全走一条“自下而上”的路线,仅仅提高它的知名度是不够的。就像现在的产品设计,一切讲究“便捷”。大横断要保持神秘性和难度,但如果又能够“user-friendly”,并且能在近几年内就有人(以不太痛苦的形式)走完全程,就能起到它的联通效果。


以下是诺娅撰写的美国步道简史,作为辅助阅读。

欧美先例

国家步道系统,以美国为例,属于一个标签性质的公共设施。美国大部分的步道都不属于国家步道:州立公园、国家公园、国土局管辖地、荒野保护区当中的很多“trail”,甚至是约翰谬尔小径(John Muir Trail)、科罗拉多小径(Colorado Trail)、历史悠久的长小径(Long Trail),都不是国家步道。

这一点让很多人吃惊。其实在美国,国家步道体系是国家公园体系下面的一个分支。我们熟知的黄石、大峡谷等国家公园,属于“国家公园”;蓝岭公路,属于“国家景观公路”;杰斐逊纪念堂属于“国家纪念堂”,阿帕拉契亚属于“国家步道”。这样的分类有20多个,国家公园体系总共有400多个类似的小单位。

举一个例子:残障人士自古就有,但是美国是在1990年才立法专门保护残障人士的权益。同理,步道自古就有,但是美国(和其他有国家步道的国家)也是在相对较晚的时期才专门立法,把特定的一些已经存在的步道,纳入国家步道的范畴。

美国于1870年代开始建立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19世纪末建立国家林业署、1916年在内政部建立国家公园署和国家公园系统、1964年建立荒野保护系统、1968年设立国家步道,都是建立在立法的基础上的。这是因为美国是一个重视土地所有权的国家;土地属于财产权(property rights),是受宪法保护的。在美国,私人土地为大,所以联邦机构都要通过法律,来缕清各个机构和私人土地之间的关系。

美国的国家步道当中有11条景观步道,19条历史步道,3000多条休闲步道。

11条景观步道当中,比较著名的就是“三重冠”,即阿帕拉契亚、太平洋山脊和大陆分水岭。它们既不是最早的步道、也不是最长的步道,但却是第一批被国家公园系统贴上“标签”的步道。


中国有哪些「国家步道


阿帕拉契亚和太平洋山脊:最早的国家步道

20世纪初期的爵士时代,美国经济强盛一时。身为共和党内环保主义支持者的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总统的上台,为西耶拉俱乐部等户外和环保组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本顿麦凯叶(Benton MacKaye)正是在这个时候酝酿了阿帕拉契亚步道的蓝图,并于1921年在美国建筑学期刊上发表了关于修建阿帕拉契亚步道的设想,提出建设一项纵贯阿帕拉契亚山脉的宏大工程。

20世纪的大萧条为美国经济带来重创,民主党的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上台推出新政。民兵团、国家公园局、国家林务局的权利都在联邦政府的集权中巩固了地位,并且对刚刚成立的阿帕拉契亚步道会议给以重要支持。各州的步道俱乐部纷纷响应,以新英格兰地区和纽约州为先,纷纷建立了自己州内的部分步道。AT建设初期遵循自愿。在20年代至40年代的两个罗斯福时期,AT基本上由民间建设和管理,各地的山野俱乐部组织志愿者进行步道规划、设计、建设实施各个方面的工作,包括与私人领地所有人握手协商,达成口头协议。

在美国西部,石油大亨克拉克于1935年正式设计了一份“太平洋山脊小径”的蓝图,把线路的大致位置草草描述下来并提交给国会。1935-1938年,基督教青年会用这份草图探索克拉克所设计规划的路线,第一次在历史意义上“纵贯”了美国西部。

二战结束之后,美国的民生环境发生了变化,大多数归国的士兵注入了新的劳动,力人们对户外探索的热情高涨。人们开始寻求户外休闲体验。在1968年,联邦经过几年的调查,由内政部游憩局向国会上书,提议建造一批国家级别的步道,满足人们户外旅游的需求。国会在1968年通过了《国家步道体系法案》,指定了第一批国家步道。其中,阿帕拉契亚步道和太平洋山脊步道被划为第一批美国国家景观步道(National Scenic Trail)。

至此,我们可以把美国的国家步道历史简单归结为:民间自下而上依靠法律体系和强大的自我组织,策划、修建、维护了最早的国家步道。随之,联邦立法、将已成型的步道纳入“步道体系”之内。最后,联邦渐渐收回一部分的权利,把步道的维护交还给民间。


中国有哪些「国家步道


中国有哪些「国家步道
版权声明: 一起游平台版权声明 侵权联系:邮箱:163828@qq.com
379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