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七曲山大庙

旅行家
2012-04-18

看 点

    七曲山大庙位于绵阳市梓潼县。坐落于四川陕西交通要道上,是古时兵家必争之地。此处万株古柏组成“翠云廊”景区,千年古柏数不胜数,大庙就坐落在古柏林中。供奉的是文昌君,香火鼎盛,风景优美,交通方便。

介 绍

    位于绵阳市梓潼县城北郊的七曲山大庙,是川西北地区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这里,山势雄奇,峰回路转,巍巍庙宇,依崖而立,乔木垂荫,风光秀丽,素有“蜀道明珠”之称。唐代诗人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描述的“五丁开山”的故事就发生在此。
    七曲山大庙旧称“文昌宫”,是“文昌帝君”张亚子的专庙。自元代开始,历经明清两代不断扩建,才成梓潼县七曲山大庙为现在的规模,整个殿宇楼阁共二十三处。其结构谨严,布局有序,廊腰缦回、曲折。其结构谨严,布局有序,廊腰缦回,曲折自然,雕梁画栋,莫不精工,为蜀中少有的古建筑群。庙内还存有罕见的大铁铸造像、铁铸花瓶等珍贵文物。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曾将大庙认作“家庙”。
    七曲山大庙还以古柏闻名,飞贯其中的川陕大道两旁,古柏挺秀、郁郁葱葱。主峰层林冠盖,四季常绿,疏条交映,幽雅静谧。山中一株“晋柏”虬枝粗干,宛若苍龙腾空,有“树王”之称,为古“翠云廊”之正殿是大庙古建筑群的中心部分。初建于何时无考,清雍正四年(1726年)冬与百尺楼俱被野火焚毁,雍正十年重建。殿顶歇山造,屋基呈正方形,通长 22.79米,宽22.57米,建筑面积514.37平方米。殿基置以须弥座,东腰部分浮雕带状龙凤图案。面广五间,进深四间,明间及次间为主要殿堂,两侧稍间作走廊,而明间是次间的倍增数,次间又大于稍加一倍,前檐柱柱础内四柱柱础,均为八封底上刊鼓形,刻带状图案花纹。梁架为穿逗结构八椽伏,唯屋前后乳伏的前延伸出柱头,前檐乳伏上置大斗,雕饰离首;后檐乳伏前端穿檐柱,承托檐枋。斗拱分配均为四铺作,制作以假下昂代替华拱;泥道拱雕饰菊花图案,施以五彩偏装,虽然增强了殿堂的华丽,而失去了斗拱的力学作用,成为装饰性斗拱。殿宇明间前后置六合格子穿心门,次间仅殿前安有四合格子门,两侧与次间后壁均用规格条石和青砖砌墙壁。左右两廊置简朴古雅栏棂,显得格外利落宽敞。
  正殿前建有拜厅一座,宝顶卷棚式,面阔五间,进深一间,梁架结构为六扇二柱通檐六椽伏。梁架制作在四椽伏上施双驼峰,驼峰上置大斗,大斗安月梁,承托平博楞。前后普柏枋上均制四铺作装饰性斗拱;整个梁架斗拱绘制施子彩画,金碧辉煌。拜厅稍间左右二壁上制作黾纹图案;图案正中浮雕麒麟走兽,作色青绿,庄严古雅,与梁架斗拱彩绘富丽相映,各尽其妙。
   拜厅两侧,有钟、鼓二楼,均为六角攒尖顶,上盖绿色琉璃瓦。
   
    百尺楼
    百尺楼,又名忠孝楼、星主楼、魁星楼,位于正殿前面。始建于明代,被誉为“西蜀名楼”,据说,在当时堪与荆楚名楼岳阳楼、黄鹤楼媲美,后毁于火。今楼乃清雍正十年(1732年)重建。一底二楼,建筑面积917.84平方米,由四十八根通天大柱凌空托起,四周翠柏簇拥,宛如云中楼阁,十分雄伟壮观。
    这座楼的建筑结构,不采用元明时代的减柱法,是其主要特点。每层楼檐柱间均施以装饰斗拱,梁间施驼峰,梁架穿逗榫铆,大柱周长约1.43米,结构严谨,坚固牢实。屋脊饰万火炉及蝙蝠、山鸟、水兽等,形态各异。
    山门阑额上悬“帝乡”一匾,原匾残损,于是983年复原。山门外两侧有石鼓一对,抱鼓前有坐狮一对。右坐狮一脚抚弄幼狮,形象生动,给庄严的气氛增添了几分活泼。狮子下的须弥座系1982年新制,束腰上刻有浅浮雕“鱼龙戏水”、“双凤朝阳”等纹饰,两侧障水板透雕直径为王码电脑公司软件中心米的圆形麒麟窗各一扇。外檐柱木飘圆雕魔家四将,法象威严,守护山门。
  
    瘟祖殿
    瘟祖殿位于正殿右侧,始建于明初,后遭火焚,于清乾隆三十一年(1776年)重修,屋面盖片瓦脊饰较为复杂。明间歇山造,后面减去饯脊,两次间矮一步,仅有正脊。殿基略成正方形,整个殿梁架结构简练,式样别具一格。承力并非大檩大柱,而以小巧实用为主。
    装饰亦不见腾龙飞凤,多用牡丹芍药,玲珑透剔,精巧华丽,充分显示出我国南方园林建筑的独有特色,与正殿、桂香殿等北方宫殿式浑厚古朴的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殿内沟瓦底面上均绘白色梅、兰、菊、竹四君子画。明间门楣施以镂空半落罩,两次间群板上置,万字花窗棂,雕花刻卉,莫不精工。
    殿外阶沿,由两根边长各为0.38米的四楞柱承托。挑梁上施高低不等,金瓜割牵,挑柱间施花牙子雀替,正前面置垂带踏道,道旁设寿面勾栏,栏间柱顶托八面金瓜;两侧鳌头另饰浅浮雕花瓶、花束、云纹等。
    盘陀石,因殿内有一圆如磨盘的大石而得名,位于晋柏之下,大庙主建筑群之西半山腰,是一座建地面积不大的木结构殿堂,前连拜厅一座,是大庙整个现存建筑中年代最早的一处。
    该殿在涧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造,复盖黄色琉璃瓦,平面似正方形,通面阔8.4米,建筑面积69.72平方米,台基为条石砌成,正面置垂帝踏道。殿内内柱两根,副阶柱十根。前檐两角柱施有侧角,柱子排列纵横基本成行,唯有两根后内柱和前檐明间两柱减去。这种减柱造是民间建房使用的方法,也合乎北宋《营造法式》之规定。前檐斗拱为五铺作双下昂,单抄计心造,昂为直下昂,第一层昂下出华头子,华头子刻单叶菊花瓣,栌斗直施于栏额之上,栏额用材自由,成“月梁” 状,总体造型,比例匀称,梁架结构简练,斗拱实用古朴,是我国古建筑中比较完美的遗物之一。其始建年代无徵,从各个建造的特点看,当为元代初期所造。

门票·开放时间

    20元。
    开放时间:8:00——18:00。
版权声明: 一起游平台版权声明 侵权联系:邮箱:163828@qq.com
10500001